石印缘前言
2022-04-15 10:08:18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石印台坐落在岳阳县步仙镇境内的双石洞汝贵村庄下方,它是具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。从宋元明清几个朝代,以及民国至今,仍在传说这十景石印台的来源典故中的故事缘由。在古代封建社会里,必定发生了人间一些喜怒哀乐的事情,如景点之一的双石出洞,虽是一对巨大的双石,它来源于封建时代一桩由父母包办婚姻引发的悲剧,两姐妹看不惯父亲的所作所为,抗婚投水自尽后,衣裳分别挂在双石上面,最终没有找到尸体,她们两姐妹的原身便化作了双石。当然也是一种巧合,其他九个景点都有同样的来历,才被古人取作十景石印台。当时应该有记载和考证,只是年代的久远,在人间流失。

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父老前辈们出集体工,在田间地头和茶余饭后的休息时间,他们讲述着石印台十景发生的神奇故事。最为具体的传说:前辈们曾经讲过是在元朝公元一三一三皇庆二年,我们的胡氏两个祖先,福一和祖一两兄弟从湘阴县隘口迁来此处,居分上下两地。这里已经是一片荒凉景象,只有我村庄关山咀三十米之外,还有一户人烟,居住着石姓两口子,生活在石印台庙旁的一间土屋里,男主人叫石印子,寿越七旬古稀之多,他是南宋末年后的一个落第秀才,他问我的老祖先祖一公之子五十三郎,详情地介绍了这双石洞的地理情况及石印景点故事发生的缘由。石老秀才说,他们的石姓祖先,还在唐朝灭亡后,从山西迁来此处,后来又有九个姓氏的人陆续也来这里生存,人口发展到了八百之多,分别居住在东西南北的王家冲、延水灌、杨家塘、双树园、张家冲、刘家庄、童家边、李家坡等高山墈下。上方的荞麦坡有一条峡谷道,两边高山林立,可直通湘阴、平江及江西之地。一些商贩、行人乃至官府往往抄近道而过,在路边有商铺、饭铺和住宿为这些来往的人提供方便。所以从这些复杂的姓氏和来往的人流中,引发了这些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,由人物的善恶报应转化为石印,十个故事中的人物让石印代替形象所组成的十景石印台而闻名。

石老秀才说:“上方的荞麦坡峡谷道,五起四落,高低不平,活像一个龙形。所以在这地方才出了很多才子官员。有一处屋基地叫观音坐殿,常出财主富户。而这优美的地形,在公元一二三九年连续干旱了半年之久,形成山土干裂。转年庚子岁又连降暴雨,造成山体滑坡,高山下的这些小村庄遭到了淹没,成了山冲野岔,一片废墟。特别是荞麦坡的活龙形,被高山上的山土倒下来淹埋后,在后来的八九百年间,再未出个官员。而且道路被阻,成了一个闭塞山区。不然,在两个不大的村庄和交通不便的地方,不会引发这么多的故事。

老祖先五十三郎听了石秀才的叙述后,写了一本石印台记小册子,传流到明朝灭亡时,我胡氏族中的一个具有文化的人手中,因他参与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小头目,遭到清兵追杀和灭门之灾,石印台记小册子从此流失。直到清乾隆访江南故此一游,在庙西墙上赋诗后,石印台才又成了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。无数人对神像敬香举贡观赏景点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,禁止宣扬迷信东西和传说故事,石印台这些景点故事的传说基本淡化和遗忘,只有上了年纪的高龄之人才有记忆。在公元一九八二年恢复了庙宇和神像后,当一些人看见庙宇上的石印台三个大字后,有人曾问个其中的缘由。

结合前辈们的传说,整理出石印缘初稿,根本谈不上写作,对这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,不让它消失,作点弘扬而已。由于文化水平低浅,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缺乏生动描绘。没有吸引力的感觉,有的地方漏洞百出,不符合逻辑,望有意者看了这不雅拙作后,提出宝贵的真诚意见,更希望文人雅士写出石印台更丰富精彩的作品,供后世人欣赏。

与此同时,还说几句多余的话,人生苦短,长寿者不过三万余天,有的不到古稀便入了黄土,还有的连花甲不到便结束了生命。人生必须以仁义善德为本,孝敬父母,尊老爱幼,资助和接济需要值得帮助的人才是大德。金钱虽是万能之物,毕竟比不上品德、才能最长的人胜不过良心,不要几张钞票几个人丁就当作为人处世的筹码。滴水之恩虽不能当涌泉相报,但决不能忘恩负义。做一只活着的白眼狼,故事之中的柳石鼓恩将仇报,最后遭到上天的惩罚,便是真实写照。任何违背良心和道德,不但人间法律不会饶恕,还会受到天谴之报应。一句话,善事可做,恶事莫为,命运不济,宜守本分。只要不伤天害理,也问心无愧。在美好的乾坤世界,每个人都理应遵纪守法,为官者多想黎民,耕者则勤、读者则攻、商人应该诚信于人,才是人生向往的目标和宗旨。

公元二零二一年秋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